一、学院概况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于2024年底由原美术与设计学院与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合并成立,整合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建筑学、城乡规划、艺术与科技五大专业体系,其美术类专业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建校之初。学院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秉承“立德树人、服务地方、产教融合”理念,打造“艺术+技术+应用”跨学科融合体系,聚焦滨海城市设计、智能建筑、数字媒体等前沿领域,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师资队伍建设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现有教职工142人(含37名高水平兼职教师),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4人,高级职称占比38%,师资100%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学缘覆盖清华大学、伦敦艺术学院、德国柏林国家美术学院等50余所国际知名院校。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13项,形成产学研深度协同机制,教师团队发表SCI/SSCI论文21篇、核心期刊论文26篇,获发明专利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11项,16项政策咨询报告被政府及行业协会采纳。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构建了覆盖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动画专业配备影视级渲染机房与动作捕捉设备;建筑学建成数字建构实验室与综合营造工坊,支持滨海建筑实体模型制作;城乡规划专业设立GIS大数据分析平台与智慧城市模拟系统;艺术与科技专业聚焦VR开发实验室与智能交互空间。同时与珠海市住建局、奥美广告、腾讯游戏等3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基地,年均开展项目制教学50余项。三、教学科研成果近五年科研成果量质双升: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含SCI 8篇、SSCI 5篇、CSSCI/北大核心18篇),出版艺术作品47幅;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市厅级1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11项;建筑学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在滨海人居环境、历史街区更新领域完成12项地标性设计方案;城乡规划专业主导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获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奖。四、人才培养成效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年均培养5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入职奥美、腾讯等企业,主导品牌设计、UI/UX开发;动画专业人才服务于字节跳动影视特效、网易游戏美术等岗位;建筑学与城乡规划毕业生在华南理工设计院、珠海住建局等单位承担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项目;艺术与科技专业毕业生在VR内容开发、智能展览设计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通过“小班师徒制+项目驱动”培养模式,学生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3项,跨学科能力广受业界认可。
艺术与科技
艺术与科技专业依托珠海地理区位与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围绕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智能空间与产品设计三大核心方向,构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强调艺术创意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以“艺科融合、产教协同”为特色,通过整合美术与设计学科优势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先进科技,搭建涵盖课程开发、项目实践、科研探索的完整育人路径。依托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面向未来数字创意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在真实项目中提升设计思维、技术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一、就业去向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艺术基础与科技应用能力,能够在文化、科技、教育、传媒等多个领域灵活就业,胜任创意设计、技术开发、项目实施与跨界整合等工作。毕业生可从事数字媒体与新媒体艺术创作、虚拟现实与沉浸式体验内容开发、智能产品与交互空间设计、智慧展览与文化科技项目策划等岗位。同时,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毕业生也可投身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或参与创意产业中的品牌建设与内容管理。此外,专业设置强调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毕业后
城乡规划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地域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培养具备“空间规划+数字技术+公共治理”三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空间规划设计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专业聚焦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强化空间规划设计、土地政策、土地管理、空间治理、规划法律法规,培养基层规划管理人才,实现“规划+建筑/景观”,“规划+公共管理”,“规划+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发展格局。数字化智慧城市规划城乡规划专业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GIS、AI、城市信息模型(CIM)、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智慧化水平。通过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推动城市智慧管理、智慧社区建设,实现“规划+信息技术”“规划+AI”“规划+大数据”的教育模式。存量空间发展规划该方向聚焦“城市更新+传统村落保护”,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老旧区域和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再生,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规划+运营策划”“规划+绿色低碳”“规划+生态韧性”。一、就业去向政府与事业单位——自然资源系统、住建系统、发改系统、镇人民政府城建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及团体——传统规划设计院、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AI+空间设计方向):顺应人工智能化社会发展方向,将AI融合空间设计教学,创建全新的沉浸式建筑设计模式。建筑学专业(智能建筑方向):结合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使用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人居建筑环境。建筑学专业(滨海城市人居环境方向):基于华南地区湿热气候及极端条件下的城市空间等内容展开研究,包括滨海人居环境优化、滨海建筑设计、海岛保护与利用。一、就业去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设计行业单位,从事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及相关研究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工作;人居环境相关行业,如房地产及其运营与维护、旅游地产开发与策划工作、乡村振兴、古建筑修复与保护等;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在高校等研究机构工作。二、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制图、建筑与城市认知、建筑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规划原理、AI空间设计、建筑智能化、人工智能科学、居住环境与住宅设计原理、专业外语、建筑力学、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12年通过本科专业学士学位资格评估,2017年被评为第一批转型试点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在读8名,双师型教师13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拥有专业行业委员、会长、行业专家,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鲜明。专业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以项目驱动启发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特色和质量,课程具有串联性和融合性。本专业设置6组课程模块,包括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会展设计、产品设计、中国书画。从大学二年级起,学生选择其中1组课程模块,学院将根据学生自主报名情况和教学资源接收能力统筹划定课程模块开展教学。核心课程包含:传统装饰与图案、字体与手绘POP、展示与陈设、标志与图形等,可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设计及应用。通过4年的系统学习,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广告设计、宣传与策划、产品造型设计及包装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影视媒体设计与制作、印刷与出版、服饰服装设计、美术教育等领域。截至目前已经与58 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往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近年获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100余
动画专业
2012年通过本科专业学士学位资格评估,第一批校内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4人,在读博士2人,双师型教师4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1人。动画专业拥有一支由多名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专业集合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动画、漫画、游戏设计等方面的创作与制作能力。本专业设置2个专业方向,包括影视动画、游戏美术。从大学二年级起,学生选择其中1个专业方向,学院将根据学生自主报名情况和教学资源接收能力统筹划定专业方向开展教学。核心课程包含:角色设计、场景设计、UI设计、游戏特效等。学生通过4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影视动画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动画公司、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台、出版社等单位从事卡通漫画、动画、影视特效制作、电视广告制作等领域。游戏美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职于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从事设计工作,还可以从事影视动漫制作、电视传媒行业及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现与省内40 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学术交流、实习实
美术与设计学院在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12月17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举办的2024年第十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获奖榜单揭晓。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代表队在此次大赛中表现出色,分别荣获“乡村振兴类-乡村规划设计”二等奖两项和“公共艺术类”三等奖一项。美术与设计学院获评优秀组织奖,戴明杰、黄翯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指导下组织开展、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公益性大赛,十年来共覆盖院...
2024-12-19
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珠海西部“非遗”视觉化呈现项目启动仪式
12月11日,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至善楼F205举办珠海西部“非遗”视觉化呈现项目启动仪式。此次仪式标志着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卫光、各专业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等出席了此次活动。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卫光致辞启动仪式上,吴卫光首先发表了致辞。他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美术与设计学院立足珠海西部地区“非遗”文...
2024-12-12
美术与设计学院开辟《设计写生》实践教学新路径——基础教研室教师带领学生赴学校“实践教育农场”进行设计写生
《设计写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与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因此,美术与设计学院基础教研室充分利用了位于斗门区的“珠海科技学院实践教育农场”的现有条件,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实践教学之旅。11月29日上午8点,基础教研室的林跃明、田欢两位老师分别带领视传6班、视传5班共计65名学生,前往实践教育农场,开展了设计写生训练活动。活动期间,在老师...
2024-12-02